第三百六十七章 性格

姜维押解着曹彰回到了汉营,一入营盘,便将那曹彰给松了绑,姜维拍着他的肩膀道:“演得不错,下去领赏去吧。”

“多谢将军,小的去了。”假曹彰感激而去。

姜维径往御营而去,入得御帐,刘备与方绍正在谈论事情,姜维上前拜见过二人,信然道:“陛下,末将已按照大司马所交待的办了,一点差子都没有。”

刘备看着眼前这年轻的将领,说道:“很好,不知那徐晃有何反应。”

姜维如实道:“徐晃见到那个假曹彰时确实很震惊,不过此人细心的很,听他的口气和言辞,似乎并没有全信。”

“嗯,徐公明确不是那么容易上当受骗之辈,那其余魏军又是怎样的反应?”刘备又问道。

“城头的其余魏军似乎并没有徐晃那般细心,依臣所见,他们十有八九是被假曹彰给骗到了,一个个都震动很大。”

刘备微微点头,目光转向了方绍:“中正,你这计策虽然打击到了魏军的军心,但似乎并不能诱降到那徐公晃,看来若想拿下晋阳,非得用强不成了。”

方绍淡淡而笑:“陛下莫急,假曹彰只是一个铺垫,臣这里还留有后招。”

刘备神色一振:“大司马莫非还有何妙计。”

“拿笔墨来。”方绍高叫一声。

不多时,内侍们在刘备狐疑的注视下,将笔墨纸砚奉上,方绍便向姜维道:“伯约,又是你露一手的时候来。”

姜维被方绍拉过来,将那沾好墨的笔交到他手中,姜维先是怔了一下,随即便恍惚,兴奋道:“大司马,莫非你是想让我摹仿曹彰的字迹,给徐晃写一封劝降信吗?”

这小子,果然机灵,一点就通。

方绍遂从袖中取出一封书文,笑道:“正是如此,这是我先前搜集好的一封曹彰的亲笔手书,你看能不能摹仿。”

姜维只看了一眼便胸有成竹道:“曹彰的字并无独道之处,摹仿起来不是难事。”

方绍甚至喜,便道:“好,那你就用曹彰的语气,给徐晃写一封劝降信吧。”

姜维提笔作书,这时的刘备才看明白方绍这后招是何意,既是高兴又有担忧:“中正,这计倒也是好计,只是这摹仿的伪书,毕竟与真迹有所不同,会不会被徐晃识破呢?”

“陛下放心,姜伯约练就有一手临摹别人笔迹的绝活,臣之前就见识过,足可以假乱真。”方绍对姜维是充满了信任。

姜维文思泉涌,笔走出风,须臾间修得一书,将之呈于刘备面前。

刘备将曹彰的真迹与之对比,细看了半天都无法辩出真伪,不禁赞叹道:“想不到伯约你年纪轻轻,不但武略出众,还有这书法绝技,嗯,不错,很是不错。”

姜维得方绍的提携,能有机会见着刘备就不错了,如今竟还亲耳听到刘备的当面赞许,姜维心中那个激情澎湃呀,激动得差点就热泪盈眶了。但在方绍的暗示下,还是极力的克制着内心的欣喜,很是恭谦的答道:“陛下谬赞了,臣万不敢当。”

刘备自己就是个谦逊的人,见得这般有能力,有活力,又谦逊的年轻人,自然是十分喜欢。

“这封信就由中正你来安排送给徐晃吧,在这样的困境下,朕想这徐晃多半没有别的选择了。”

其实这诱降之计也算不得什么高明,如果在平时方绍也不会献上。

但如今的形势时,汉军数十万大军以压倒性的优势深入并州,而晋阳城则被围得水泄不通,连个苍蝇也飞不进去。至于曹彰则被阻绝于榆次之东,既无法与晋阳取得联系,更不用回兵救援,况且,就算曹彰能够突破榆次的汉军,但以他手中仅仅两万多的兵马,自保都成问题,更不说用击败二十万汉军,解晋阳之危了。

可以说,曹彰面临的处境并不比徐晃好多少,在这种形势下,曹彰兵败被擒也并非没有可能。所以,方绍才利用徐晃的信息不畅的缺陷,玩了这么一处骗降之计。

姜维写的那封伪书,当天便被送往了晋阳,当徐晃细看过这封信时,心里边那个不是滋味呀。

信的字迹的确是曹彰的手书,曹彰在信中说自己在榆次中了汉军的埋伏,兵败被擒,如今他已经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刘备答应只要你徐晃能开城归顺汉国,那么刘备就饶自己不死,而且还会重用你徐晃,希望他不要再顽抗下去。

如果果真是如此,连皇帝都投降了,自己再抵抗下去还有什么意义,而且,这个消息很快将传遍全城,不需多少时日,就算自己想再抵抗不去,那些人心尽散的军民也不会听从。

顽抗,只有死路一条。

徐晃突然间对自己当初,在郭淮的蛊惑下拥立曹彰为帝而感到后悔。

他对曹氏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名追随曹操多年的老将,在徐晃看来,曹丕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军事统帅,屡屡的战败令他对曹丕极为寒心,而极具军事才华的曹彰,在他这般武将眼中,才是一个合格的元首。

所以,在各种因素的促使下,徐晃选择了拥立曹彰为帝,他认为这并无损于自己对曹氏的忠诚,因为曹彰同为太上皇之子,而自己的这般所为,或许还可将这个帝国从风雨飘摇中解救出来。

但是现在,残酷的事实却令徐晃失落透顶。

徐晃再度拿起那信,反反复复的看了数遍,希望能发现出点蛛丝蚂迹,让他看破这封信并非曹彰所写。

只是,姜维的摹仿之技着实了得,这一封信写得天衣无逢,以徐晃的书法水平根本看不出一点端倪来。

啪!

徐晃将书信狠狠的摔在了案上,咬牙愤愤道:“原以为曹彰是个铁血的汉子,没想到也是个贪生怕死之徒,是我徐晃看走眼了。”

徐晃是在愤慨,也是在自责,但骂了这么几句之后,蓦然间身子一震,失望的表情一瞬间尽褪,神色间浮现出惊异之色。

‘对呀,陛下向来刚烈勇武,以他的性格,就算是兵败,他宁可自行了断也绝不会甘做汉军的俘虏,这等耻辱他根本就受不了的,又焉会如此苟活于世,而且还不知耻的写下这封劝降书!不对,这其中必有奸计。’

也不知是灵感突至,还是由于对曹彰的了解,徐晃突然间对这封产生了深深的质疑,尽管那上面的字迹千真确是曹彰所书,但徐晃这会却无论如何也不再信了。

他踱步于堂中,剑横紧蹙,心思翻滚如潮。

陡然间,他停下了脚步,嘴角边扬起一抹决毅,却又诡异的笑,喃喃道:“好吧,事到如今,只有冒死一试了,成与不成,就看天意了。”

…………两天后,汉营。

刘备手拿着徐晃的归降之书,神色间流露着欣慰之色,笑道:“中正此计果然效奏,徐公明答应归降了,朕麾下又将添一员大将呀。”

刘备将徐晃的归降之信与众人传阅,徐晃在信中言道愿意归降,还说晋阳城被围这么多天,城中百姓饥渴难耐,故而他明日将与城中百姓一起先行出城归降,其余守军随后再出降。

不过,徐晃还提了一个额外的要求,那就是刘备必须亲自到晋阳城前来接受他的投降,以展示其真诚,如果刘备不亲来纳降的话,他徐晃就宁愿与晋阳共存亡也绝不屈服。

方绍本是对自己的计策得逞而有些得意,但当他看到了徐晃的这条要求后,却又生了疑心:“这个徐晃倒是有些过份,竟然还要陛下亲自去纳降,我只怕有些不太妥当。”

刘备笑道:“这倒无妨,这徐公明乃魏之名将,一向自恃颇高,他要朕亲去纳降,多半是想给自己争得些面子而已,能得此大将,朕亲自走一趟又何妨。”

刘备这么一说,似乎又有道理,不过方绍却总觉着其中有些不对劲,究竟是哪里不对劲,一时片刻又说不上来。

这时,看过徐晃之信的法正却是冷笑一声,“陛下若是真的亲自去纳降的话,只怕就中了那徐晃的奸计了!”

众人都为之一震,刘备忙问:“孝直何出此言呀?”

法正抚须道:“中正此计确实很妙,但正以为,唯一疏漏之处就是对曹彰此人的了解。据正所闻,曹彰此人素来性情刚勇,这样一个人,即使是被我们擒获,也绝不会不知羞耻的写信反劝自己的旧部投降,以徐晃的眼光,即使他看出不出那封书信的真伪,也必能从此处看出破绽。”

经得法正这么一分析,方绍陡然间省悟,突然间想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觉得不对劲了,原来就是这一节。

刘备也颇以为然,点头道:“孝直言之有理,可是如果那徐公明看破中正的计策,却又为何还要约降呢?”

“陛下问的好,这就是为什么徐晃要在信中说,自己要随着百姓先行出城投降,而且还非要陛下亲来纳降的原因了。”

(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