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行至杀虎口

这辆汽车,正是唐一山一众人乘坐的大货车。

唐一山,继续保持这原先的状态,很是舒服的躺着,不过,这一路上,唐一山可是攒足了精神憋着劲,就怕路上出个意外。

也难怪,面对着未知的敌手,任谁都不会打盹的。

况且,唐一山现在脑子里都是各种各样的阴谋诡计的印记,再加上他本来就很聪敏,一琢磨,也就明白了敌人这很可能是调虎离山之计。

或者说,是声东击西。

在接到电话的那一瞬间,唐一山的确是很迷茫,因为他想不通这么长时间按兵不动的对手怎么突然间造出了这么大的声势,即便是张氏集团的后台极有可能倒下,那也不至于这么明显的突然出手啊。

要说张氏集团的势力,那可是华夏人都知道的。

对手一直隐忍不发,只是在某些不相干的领域试探性的发起不痛不痒的攻击,也正是忌惮张氏集团的政治背景,一直与发展到后来的暗杀。

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对手,还没有完全撕破脸皮。

毕竟,有些东西,不能摆到台面上来讲的。

可是,听了钱颂说明今天所发生的事情后,唐一山的第一反应既是,千年之劫终于正式到来了,敌对势力也即将浮出水面。

所以,简单的商议之后,唐一山决定返回汉城,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自己必须要到达风暴眼的中心,这样才能虎口拔牙。

但是,就在唐一山走下武当台阶是,突然意识到,这种山雨欲来的气象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假象而已,其真正的目的。不是张氏集团总部,而是自己这边,更准确点说,是瞄上了自己这边的李文静。

这么推想的话,自己这一众人马在爬上武当山之前的遇袭就可以解释的下去了。

这个想法一旦在唐一山的脑海中显现,相关的所有手段也都蹦了出来。

唐一山却想越觉得自己的推断是正确的,毕竟,要对整个张氏集团动手,正面攻击是最不理智也是最不划算的,即便是对方孤注一掷也未必能撼动张氏集团的基业。

可是要对付唐一山这边的人马,就显得很容易的多的。

所以,对手才在今天早上做出了要强攻张氏集团总部的姿态,以引起集团总部的防御,将一切问题的焦点聚集在集团总部。

这么一来,唐一山一众的回归就不会有多少防备了。

对,肯定是这样!

唐一山想通了这个关键点。

可是随之而来,问题又有了:对手会采取什么养的办法来对付自己这方!

饶是唐一山满脑子聪明,也愣是没有立时想出来对手到底会怎么办,只是隐约间觉得这一路上一定会出什么事情的。

不过,唐一山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好兄弟林子豪和刘宏,并非是不信任,只是,他觉得这只不过是自己的随意猜测而已,不一定就是真的,所以一路上,唐一山只是强打一百二十分精神,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大意。

这一走,就是三个多小时。

唐一山也驱动内力,增强双耳的接听范围,探查这货车周围十余米内的一切风吹草动,以防有人浑水摸鱼。

三个小时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对于李文静几个女孩来说,三个小时的时间内她们唧唧咋咋的看着车窗外的诱人景色,不是指指点点的评论这什么,热闹的不亦乐乎,而林子豪和刘宏也是完美的利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不断的相互讨论,研究唐一山给他们的古书,不是的爆出一两句粗口,但立马又被四小姐狠狠的眼神给瞪了下去。

好在,车上人不多,而唐一山选择的位置又都靠后,其他乘客也都没有过多的注意这几个貌似来自大都市的年轻人的一样举动,倒也相安无事。

出乎唐一山意料的是,这一路三个小时的行程,尽然没有遇到任何的事情。

除了中途司机因为太累停车歇息了十分钟之外,还真没什么情况。

唐一山不禁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一点疑问,或许是自己疑神疑鬼了吧,或许的确是对手开始全面进攻了吧!

唐一山摇摇头,慢慢放松了警惕,未必双眼,自顾自的休息了起来。

三个小时不间断的全神贯注,也是很费神的。

唐一山虽然自从修炼了天机神拳后,体制大大改善,可是三个小时的提神运功也是很耗费神念的,况且,前边就是杀虎口了,过了杀虎口既是汉城了,对方也不可能在这个地方动手了。

因此,唐一山闭目养神,渐入佳境!

杀虎口明时称杀胡口。明朝时蒙古贵族南侵长城,多次以此口为突破点。而明王朝派兵出长城作战,也多由此口出入,所以起了这么一个杀气腾腾的名字。清朝统治者对蒙古贵族采取怀柔政策,将“胡”字改为“虎”字。由此杀虎口之名沿用至今。

杀虎口关城是明嘉靖二十三年土筑,万历二年砖包,城周为1公里,www.youxs.org。明万历四十三年在杀虎口堡外另筑新堡1座,名平集堡,其长、宽、高、厚与旧堡皆同,两堡之间又于东西筑墙相连,成倚角互援之势。

着名的走西口,就是出在此地。

清初,长期镇压农民起义和抗清的战争,造成北方长城以内生产极大破坏,各地田地荒芜,屋宇残破,人丁流亡。大批山西、陕西、甘肃和部分河北的破产农民、战败的农民起义军,或“携男挈女”或孤身一人,千百成群,背井离乡,冒禁私越长城,“走西口”,去归化”“觅食求生”当时流民由土默特而西,或向蒙民租地垦种,或入大漠私垦,形成“走西口”的迁徙群体。

加之清朝对蒙古采取怀柔政策。推行喇嘛教,大兴寺庙,大量招徕山西、陕西、河北工匠和破产农民;明末,遭林丹汗兵祸,丁口锐减的土默特首领小顺义王为补充丁口和苏木(佐),不分民族破例纳丁编佐,以补足30个苏木(150户丁口为1个苏木)的缺额,山、陕流民纷纷前来加入蒙籍;随着清朝对蒙古封禁政策的松弛和历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而破产农民队伍的不断流入,“走西口”的人渐由土默特而西至阿拉善、额济纳等旗耕牧就食,至解放前延续不断。解放后才结束了“走西口”的痛苦历史。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