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攻守之势

遵化距离喜峰口距离不远,赵文带着兵马快速行军两天,但是距离喜峰口依然还有一阵距离。

袁崇焕的关宁军得到了赵文的消息之后已经开始迅速机动,现在到了喜峰口附近待命。

关宁军对于救援陕军其实没有什么太多的战斗欲望,他们要面对的可是有着皇太极坐镇的八旗精锐啊。

因此,关宁军是不会冒着承担大量伤亡的风险主动分担八旗兵的火力。

不过这般规模的军队行动当然也引起了八旗的警觉,清军的探子比起前几天明显增加了很多,很明显是在收集情报,准备下一步行动。

“总兵,要不要扔一些辎重,加快行军速度,现在恐怕喜峰口那边......”

张克武有些担忧地看着赵文,眼下救援喜峰口才是重中之重。

“不急,只要喜峰口能坚守三天,则援兵必至,前后夹击,哪怕不能将其歼灭,也能灭其锐气,断其粮道。”

赵文却显得有些风轻云淡,喜峰口下的清军和明军的数量是相当的,而明军又处于更有优势的防守方。

只要喜峰口不出动出战,不野战迎击八旗,消耗守城兵马,凭借喜峰口的险要地势,那完全可以坚守三天有余。

但是一切的前提都是明军不会主动出击,赵文手上关于喜峰口的情报还没有更新,所以他理所应当地认为,不管是于得水还是杨嘉谟,都不会主动进攻。

赵文兵马开拔之时,就只需杨嘉谟能够坚守三天,现在只剩下了一天的路程,陕军不是废物卫所军,他们当然可以再坚守一天的时间。

知道最新的喜峰口战报传到赵文的手上的时候,他才面色铁青意识到喜峰口的战况不容乐观。

先是于得水主动带骑兵出战,结果被阿济格打得大败,城中守军前来救援,但是却被阿济格看出了兵力虚实。

再加上喜峰口的城防早就被清军渗透成了筛子,如果说攻下喜峰口是一个游戏,那么清军早就拥有有了速通宝典。

那些隐秘的射击口和城墙可以说是毫无用处,清军的重箭在精准地收割这些明军的性命,打了一天下来,守城的明军的伤亡甚至比清军还大!

明军第一天伤亡了近两千人,而清军只伤亡了八百余人。

清军只用了精锐披甲人和弓弩手就已经把明军给打的抬不起来头了。

城墙上火炮不能说是作用很小,只能说是完全没用。

陕军哪有这么多熟练的炮手啊,于得水又是骑兵将领,手底下都是骑兵,也不会操炮,火炮的作用自然是小之又小。

只不过更让赵文感到了不安的一点则是,在于得水出城踹营的时候,清军出现了大规模运用火器的态势。

虽然现在的清军还是以近身肉搏和重弓重箭杀敌,但是皇太极在这几次的战争中似乎发现了北洋军的一些门道。

在乙巳之变结束,大批清军撤出关外之后,看来皇太极也并不是只醉心于权力斗争。

作为这个时代最优秀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他同样善于发现敌人的优点并加以利用。

因此,清军的进化速度远远超过赵文的想象。

而喜峰口一战也将成为皇太极大规模使用火器的第一战,同样也是验证其战斗力的第一战。

现在的喜峰口虽不至于人心惶惶,但是连续数日的猛攻也着实让这些陕军吃尽了苦头。

而于得水的骑兵也被迫下马作为步兵填补城门战线的缺口。

清军的披甲人作战及其勇猛,身穿的重甲做工优良,而这些披甲人的武艺同样也不可小觑。

同时,悍不畏死也同样是他们的特征,而这就已经足够让城墙上的明军打的吃力了。

由于火炮的作用极小,城墙上的明军只能凭借往常的弓箭对敌,但是明军的箭矢往往绵软无力,杀伤力低。

比起清军的重型弓箭,明军的远程攻击手段自然就像一个笑话。

借助着云梯和高台等攻城工具,一批又一批的八旗兵配合着披甲人都在冲击着喜峰口的城墙。

由于火炮发挥不了应有的威力,城墙上的明军只能被清军骑在脖子上拉屎,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攻城器械被打造出来。

城墙上的明军的伤亡也直线上升,每个时辰都有一批兵马被打残换下,随着杨嘉谟手中的预备队越来越少,他的内心也越来越着急。

现在陕军和喜峰口的唯一指望就是北洋军和关宁军了,只要赵文和袁崇焕能够发动进攻,那么一起都会好起来的。

入夜时分,赵文和袁崇焕终于合兵一处,总共三万人的明军在夜里举着火把扎营,在暗处,清军的探子和明军的夜不收也开始交锋。

当赵文加强了夜不收的力量之后,每次出去收集情报的夜不收的人数比起原来都高上三成,面对武艺更加高强,行动更加狂妄的清军也不会落在下风。

明军在清军后方六十余里的地方开始安营扎寨的消息也传到了皇太极的手上。

皇太极抬手一挥,便唤出了阿济格:

“阿济格,休养数日,到你建立功勋的时候了!”

“你带着本部兵马,还有刚组建的火器营,明日和后面的明军碰一碰,探探他们的底线,不用击溃他们,我们不会再这里停留太久。”

皇太极目不转睛地盯着摆放在桌子上的舆图,对着自己的心腹大将阿济格下达了明军。

阿济格低头答应:

“嗻!”

随即开始研究更细致的部署。

“多铎,喜峰口还要多久能够拿下。”

皇太极又转头询问了当前的攻城进度。

“末将估计,还需要三天的时间就可以拿下,城墙上的明军伤亡颇大,若是只为了杀伤明军的有生力量,那么末将以为,现在的战果已经达到了预期。”

而皇太极也只是笑笑,把多铎的话扔到了脑后,多铎现在不是大军统帅,他所思虑的自然没有皇太极要思虑的多。

他们兄弟两个,皇太极则更是看好多尔衮而非多铎。

或许也只有多尔衮才能看得出来,现在的喜峰口战场上,明清的攻守态势已经开始改变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